家具文化的本色就是传统文化!
中国文化,通过家具展现出来的,名为家具文化。中原文化是无形之形,其魂灵包孕在华夏人对家具的选材、制作、陈设和利用傍边。物态层面的家具不成其为文化,是有文化,然后有家具的承载。于是,家具文化的本质便是传统文化,与其他任何一种传统文化无差别。
清早期 黄花梨有束腰马蹄足壶门牙板香桌
中原文化的体现形式丰富多彩,此中,有香如此一支馥郁清香的脉流一脉,是为香道。香道与琴棋书画同源,是具华夏特色的一种文化形态。香之为用,一可养生,是生存的滋养;二可养德,是生活品质的良助;三可养性,是生命胜过的桥筏。中国人以香为载,修心自察,物外高隐,坐语德行,一派雅人深致。
明 黑漆嵌湘妃竹如意形香盘
清 紫檀木雕镂空莲纹香笼
香几与香案,是用来摆放香炉的家具,是香道家具之大端,常见为木制,且是以紫檀花梨为此中佳品。所差别的是,香几多是放于院落、书房和睡房,香案是用在厅堂、祠堂与寺庙。
明 红漆嵌掐丝珐琅香几
香几之用,在于放置香炉,高者置于庭院、书房,矮者置于床榻之上乃至窗台上。焚着香读书、静坐、拜月、弹琴、沐浴、听雨、祈祷……在古人生活中,香几的用处很大,少了香几的婀娜一具,生活就不免褪掉许多诗意。
明 漆木香案
明末 黄花梨云钩纹圆香盒
香台之称,望文生义,便是烧香之台,用以安置香插或者直接做成香插形状,其形制小。别的,香台,泛指佛殿。香盒称为“香盛”,是用来部署香丸、线香、香木片等香品的盒子,材质多为木和陶瓷。周嘉胄在「香乘」中说:盛即盒,其所盛之物与炉等,以不生涩枯燥者可,仍不消生铜之器,易腥溃。
文震亨「长物志」中论香盒说:宋剔盒色如珊瑚者为上。古有一剑环、二花草、三人物之说,有五色漆胎,刻法深浅,随妆露色,如红花绿叶、黄心黑石者次之。总之,香盒的制作材料要以没有异味且能保持温润者为上。
清中期 黑漆嵌镙细鬼谷下山香台
香盘是香炉以及香插等其他香具的承盘,形制偏平而浅,材质多为铜、木等。屠隆「考槃馀事」论香盘:“紫檀、乌木为盘,以玉为心,用以插香。”周嘉胄「香乘」说:“用深中者,以沸汤泻中,令其蓊郁,然后置炉其上,使香易着物。”其余,香盘除了看成香具的承盘和插香用之外,可直接用于燃烧印香。
清乾隆 御制“香盘词”铜香盘
其它,香道家具中尚有一种幽默的物件,那就是香薰冠架。冠架是昔人用于支柱帽子的架子,又称帽架,所谓香薰冠架,即是具有香薰功能的冠架。尤其清代官员的帽子,非论冷帽、暖帽,不少都带有花翎,利用有肯定高度的冠架可能避免花翎折损。
清 紫檀镶玉雕双龙戏珠纹冠架
所以在清代,冠架成为一种实用性和普及性很强的日用家具,其制作的质料各式各样,如瓷、漆、珐琅、牙雕,但还是以木制为主。在冠架的最顶端球状镂空的“冠承”部位放置“香粉”,或在个中焚香品,这即是熏香冠架。
香之为道,是视觉与嗅觉的艺术,是静心自牧的中原哲学,它与茶道相通,与禅修相契,是华夏东方的一种文化形态。香道里的家具,岂论香几香案、香盒香盘以至香台、冠架、香龛、香薰宝格等,自成为一套家具的体系,是华夏家具文化里香气氤氲的一处风物。
(文章和图片源于网络,给用户提供学习和参考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)